
我是郭光华,桂林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后勤组组长。在剧院公司内部,“有事找郭工”是同事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,这句朴实的认可,早已化作我多年来扎根岗位、砥砺前行的最大动力。剧院的精彩,从来都不止舞台上的灯光璀璨与掌声雷动,在观众看不到的幕后,后勤工作如同隐形的基石,稳稳托着每一场演出的顺利推进。于我而言,将后勤每一件看似平凡的“小事”做细做实,便是守护剧院这个“家”的头等“大事”。
在我看来,后勤工作既要保障有力,更要懂得精打细算。剧院外侧的高空玻璃,是剧院的“脸面”,清洗安全风险高、作业难度大,外包费用也不低。凭借所持有的高空作业资质,以及对剧院建筑结构的了然于心,我主动向公司请缨:“让我带队干!”虽已年近五十,但系好安全绳站在高空作业平台上那一刻,我心里只有“稳妥”二字。每一块玻璃我都细致擦拭,不放过任何一处污渍,当整面玻璃恢复洁净透亮,倒映出剧院的完整轮廓时,所有的紧张与辛劳都化为满心踏实——为幕后多省一分开支,就能让剧院把更多资金投入到演出品质提升上。
每逢夏季高温暴晒,“一院两馆”的室外地砖常会出现大面积破损、松动。这些地砖虽不是剧场核心区域,却关系着观众通行的安全与场馆的整体观感。我带领后勤组组员,全程蹲守作业现场,逐块排查、铺设、压实。手掌磨出了水泡,汗水浸透了工装,但看着破损路面在我们手中逐渐恢复平整,我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。后勤人的担当,从不是台前的高光时刻,恰恰藏在这一砖一瓦的修补里、一分一厘的节省中。
“安全第一”是我从事后勤工作以来刻在骨子里的底线准则。每逢剧院举办大型演出或活动,台前是演员们紧锣密鼓地彩排,幕后后勤组早已进入全员“战时状态”。特别是2025桂林艺术节活动前,为确保活动零隐患、零风险,我带领团队提前部署、逐项落实:对活动区域路面进行全面检修平整、清理枯枝杂草、清洗景观水池,让环境整洁有序;对水电线路、消防设备、监控系统开展拉网式排查。灭火器压力、应急通道指示灯,每一项都不能马虎;观众席、后台休息室这些区域,还要做专业消杀,守住公共卫生安全关。我常跟组员们说:“多一次检查,就多一分安全保障;多一份细致,就能多一份安心。”每当看到演出圆满落幕,听到设备运转平稳运转的细微声响,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。
我虽文化程度不高,但深知“手艺是立身之本”。后勤工作繁杂,涉及技能五花八门,为更好地胜任工作,我主动向行业老师傅请教,从中央空调系统维护、电梯安全检测,到舞台设备调试检修,每一项技术我都反复钻研、实操练习,直至熟练掌握。在后勤组的共同努力下,我们用实干交出了一份扎实的成绩单:仅上半年就保障了31场演出顺利举办,处理日常维修约180次,修复地面石材约20平方米。